登录 注册

辉南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专栏 >> 辉南县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 >> 政府信息公开制度

关于印发《2013年全县政务公开工作要点》的通知

关于印发《2013年全县政务公开工作要点》的通知   

辉政公开组字〔2013〕1 

各乡镇人民政府,吉林辉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,县直有关部门、驻辉国省属企事业单位: 

    现将《2013年全县政务公开工作要点》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 

  

  

  

辉南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 

2013年4月2日 

  

  

2013年全县政务公开工作要点 

  

    2013年全县政务公开工作总体思路是: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发《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省、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,立足本县实际,拓展政务公开领域、创新政务公开方式、完善政务服务体系,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,保证行政权力廉洁、透明、高效运行,为实现辉南经济跨越赶超做出应有的贡献。 

    一、扎实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 

    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,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,也是深化政务公开的关键所在。各部门要站在打造阳光政府的高度,扎实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。一是推进行政决策公开。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,扩大行政决策公开的领域和范围,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。坚持问计于民,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出台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或者公布意见采纳情况,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。二是坚持依法行使权力。积极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,确保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职尽责。按照要求,审核并编制行政职权目录,向社会公布。三是加大行政审批权公开力度。明确行政审批职责,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办理流程,简化行政审批环节,强化审批程序管理。四是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。构建监督体系,畅通监督渠道,切实加强社会监督。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,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建立和强化问责机制,使权力与责任相统一。 

    二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 

   要着眼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,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,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,尤其做好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。一是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。要按照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要求,政府部门主动向社会公开财政预算和决策,并扩大范围,细化内容。二是推进“三公经费”公开,公开公务用车、因公出国(境)、公务接待等情况。三是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公开。要主动公开保障性住房的规划、建设、分配、管理等各环节,实现公平公正。要依法公开食品生产的专项检查、整治、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等日常监管信息,强化食品安全标准公开。要加大超标污染物监测信息公开力度,及时发布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情况。要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、处治、调查、处理信息的公开力度。四是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公开。对涉及的部门要在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审批、环评、招投标和资金分配、拨付、管理、支出等信息公开,实施网络监管,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。 

各部门本着“谁制作谁公开”的原则,按照公开的范围、时限主动公开政府信息。加大依申请公开协调机制,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管理督察力度,其考核结果计入年度绩效管理考评成绩。 

    三、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 

   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,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,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。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。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梳理、精简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,建立健全部门行政审批机构,加快理顺部门职能关系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切实做到“两集中、两到位”。进一步清理下放审批权限,优化审批流程,压缩审批时限,创新审批方式,提高行政审批即办率。切实解决部门授权窗口问题,提高行政审批效能。继续实行和完善重点项目行政审批“直通车”。二是拓展政务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。构建以行政审批、公共服务、资源交易、效能监察“四个平台”功能为主体的政务大厅,努力实现办事提速、服务提质、效能提升。三是加强政务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。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,加强政务公开网络平台建设,探索建立省、市、县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三级联网运行,积极推进网上行政审批试点进程。四是要持续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。结合省、市相关文件要求,加强全县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,总结推广新经验。 

    四、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监督与管理 

   一是积极开展研讨交流,为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提供动力。要加强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,加大对政务公开工作培训教育力度。面向社会大力宣传政务公开法规政策,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知晓率和影响力,为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。要加强调查研究,总结推广新经验,研究解决新问题,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。二是加强监督考核,为政务公开工作落实提供保障。要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,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考核评价机制,将此纳入责任制、绩效评估体系,明确考核的原则、内容、标准、程序和方式。要强化政务公开考核评比结果的运用,及时向社会发布和通报考评结果。要抓住政务公开的关键领域开展督促检查,注重解决实际问题,提高督促检查实效,不断提高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水平。